改革“行知录”
七八月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正在各地火热进行,在“千校千项” 社会实践成果遴选活动中,广大学生边走入基层开展实践,边发现并记录那些带着温度的鲜活故事,亲身感受深化改革为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
寻访乡村教师 关爱留守儿童
自活动启动以来,不少团队远赴乡村、走进大山,寻访了许多无私奉献青春的乡村教师,用心感受到他们那份为爱守候的坚持。
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实践成员们走进留守儿童居多的观音堂小学,见到了王变变校长及爱人靳老师。二人怀着教书育人的梦想来这里成为乡村教师,学校硬件条件跟不上,师资力量减少,学生严重流失,他们就把自己孩子看病的钱用来修葺学校。连王校长已经退休的婆婆,也被动员来免费帮助学校做饭。对于他们而言,只要孩子们觉得温暖,学得到东西,他们就愿意笑着坚持。
“尽一份力为家乡做点贡献,我这辈子都不后悔。”方银城校长守候漳州市云霄县马铺乡峰头村中心小学已经20年了,见到福州大学来访的志愿者们,他激动地说“你们终于来了,从暑假开始孩子们就追着问我哥哥姐姐什么时候会来。”年近半百的方校长在二十出头儿的年纪选择为村里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而这一留,就是20年。问他如何坚持到现在,他只说“因为良心”。
基层人物故事多 积极能量振人心
在湖南常德市澧县王家厂镇长乐村,广东海洋大学实践队调研员们走访了科技示范农户郭于猛,“要把园艺场经营好,只有掌握过硬的技术,科技管园,梦想才能成真”。郭于猛近年来先后参加市、县、镇各级举办的农民教育培训10多次,基本上掌握了优质柑橘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合理修剪和科学施肥等技术,他的园艺场面积由原来的100多亩扩大到200多亩,发展十分迅速。
“因为喜欢”,简简单单四个字,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兰州理工大学“问艺社”的同学们走进古香古色的工作室,见到了掐丝画艺人高芬平。她曾拥有稳定的教师工作,只因对掐丝画的无限喜爱而辞职走上了艰难辛苦的从艺之路。如今的她是一位掐丝画高级工艺师,正在制作静宁特色掐丝画——丝绸之路,巨幅画作几乎和她一样高。在明媚阳光的工作室里,她享受着自己忙碌中的宁静。
以“青春喜迎十九大·触摸人民获得感”为主题的2017年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活动成果遴选活动正在申报进行中,本次活动由团中央学校部、人民网、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举办,引领广大青年学生以青春建功的实际行动为党的十九大献礼。
中国青年网:
gy.youth.cn/gywz/201708/t20170822_10565933.htm